中國機械龍頭打破壟斷,實力超越三一重工,靠起重機躋身全球第三
3月5日,中聯重科與土耳其簽訂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出口訂單,刷新了我國出口海外國家最大噸位起重機成績。
這成為我國突破全球高端履帶起重機市場的一大標誌性突破,是中國崛起的又一展現。同時,這也充分顯示出,中聯重科在機械領域的實力。
中聯重科發展歷程
中聯重科的發展歷史,可以追溯至20世紀中期成立的建設工程部通用工程機械建設局。
作為中國最早的應用研究所,通用工程機械建設局主持多項國家重大工程項目,為中國工程機械發展提供技術支持。
在1969年時,通用工程機械建設局設計室演變為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,在汽車起重機、混凝土機械設備領域表現卓越。
1992年,擔任建設機械研究院副院長的詹純新,帶領7名科技人員,創建了中聯建設機械。這成為中聯重科的前身,由此中聯重科開始作為產業實體。
可以看出,中聯重科擁有深厚的經驗、技術積累,深切明白研發創新的重要性。
中聯重科發展初期,以混凝土拖泵為切入點,成立後的第二年,便憑藉研製出我國首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——HBT40型混凝土輸送泵。
由此,海外企業在我國混凝土機械設備領域的壟斷被打破。
雖然中聯重科第一代砼泵此後出現質量問題,但是,在公司潛心鑽研之下,拿出了更優質的第二代產品,重新贏取了大眾的信任。
中聯重科履帶起重機
在履帶起重機領域,中聯重科同樣獲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。
據英國KHL集團公佈的榜單顯示,在2020年度全球起重機械製造商TOP 20中,中聯重科超越三一重工,贏得了中國第一、全球第三的位置。
據中聯重科2019年度報告顯示,公司在建築起重機械銷售規模上,奪得全球第一的位置。
2020年,在中聯重科的手中,誕生了全球首台純電動汽車起重機——25噸極光綠純電動汽車起重機。
中聯重科再一次證明了自身的科技實力,其在起重機械領域的龍頭地位,毋庸置疑。
打破大噸位履帶起重機壟斷
在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領域,在中聯重科的不斷努力下,更是又一次打破了海外壟斷。
很長時間來,我國與海外高端履帶起重機市場,都被歐洲、美國幾家巨頭所瓜分。
履帶起重機在基建、能源生產等多個領域,都有着重要的作用。尤其是在各種大型化工程建設中,大噸位履帶起重機更是必不可少。
履帶起重機本就結構複雜,技術含量頗高,隨着產品噸位的提高,其技術難度也隨之加大。因而,大噸位起重機的技術難度極高,難以突破。
面對海外企業的知識產權壁壘,中國大噸位起重機發展面臨着巨大的挑戰。這使得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,我國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都要依賴進口。
面對這一困境,中聯重科決心要打破壟斷,不斷在這一領域深耕。最終,中聯重科研發的一系列大噸位履帶起重機成功問世。
據悉,在這一領域,中聯重科的市場佔有率,已經是我國第一。中聯重科的大噸位履帶起重機,為我國風電、核電等的建設,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同時,中聯重科還將公司的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銷往海外,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土耳其訂單。
這表示,在中聯重科的帶領下,我國在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領域,已經從昔日的落後,實現瞭如今的超越,令人矚目。
中聯重科也由此夯實了自己在機械工程龍頭的地位。